何晓顺医学博士,1964年出生。199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7~1998年于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并成为该中心注册医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起担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目前是教育部“千百十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获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教师支持计划”重点资助。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国际肝脏移植学会会员,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移植杂志》、《Current Opinions in Transplantation》等编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关键技术及卫生部重点项目等多项基金。
何晓顺教授自1988年开始师从我国著名的肝移植专家黄洁夫教授,致力于腹部器官移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肝移植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之一,其所在的移植中心在移植效果及规模、移植器官种类及手术方式多样化方面均处于国内前列。近年来,在何晓顺教授的带领下,该移植中心取得如下代表性成就:2004年开展了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并入选同年全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同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肝移植联合消化道肿瘤根治治疗转移性肝癌;2005年,主持开展了国内首例母子亲体小肠移植;2006年,开展了华南地区首例成人间活体扩大(含肝中静脉)右半肝移植;2007年,实施了国内首例婴儿单肝段移植并成功开展了华南地区首例劈离式肝移植;2009年成功实施了华南地区首例活体双供肝移植;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等移植项目也相继开展。目前,他所在的移植中心已累计开展了3 500例肾脏移植和1 300例肝移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移植种类最多、疗效最好的移植中心之一,并获多项国家、教育部、中华医学会及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主编了多本器官移植专著。
成守珍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危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护理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科协委员会委员,《现代临床护理》副主编,《中华护理杂志》等编委。
从事护理工作30年,在护理专业与管理等方面成果丰硕,主持省部级等基金。主要科研方向:重症监护、内科护理、护理伦理及护理管理。2009年获首届“中华护理科技奖”三等奖,并在中南海紫光阁受李克强副总理接见;获广东省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山大学校级成果一等奖等;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7部(含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副主编1部专著。
朱晓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器官移植科副主任。兼任多个国内外学术职务,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器官移植的教授之一,至今已施行肝脏移植700多例,参与及开创了多项亚洲及国内创新手术方式,如亚洲首例成功的上腹部器官簇移植、亚洲首例肝脏小肠联合移植、国内首例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国内首例亲体肝段移植、国内首例母子亲体小肠移植、华南地区首例活体扩大右半肝移植(带肝中静脉)及华南首例活体双供肝移植等。在国内10多个省市20多家医院指导及推广肝移植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器官移植论文100多篇。作为副主编完成国内第一本肝移植专著《肝脏移植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主编完成了国内首部多器官移植专著《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供体移植抗原与毒素连接物对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获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原位肝移植的系列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03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腹部器官移植的技术创新及基础研究”获2009年中华医学奖二等奖;“腹部器官簇移植及联合器官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201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Related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