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处岭南,位于珠江口东岸,东南连惠州、深圳,西北隔江接番禺、水道南下香港、澳门。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立县,初为宝安。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县治移至“涌”(莞城),更名东莞。县级行政建制1600余年。1985年撤县建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 东莞作为粤省大邑,人口稠密,经济富庶,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哺育了不少名人和学者,这也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国粹-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方宝贵的热土。自清代中期以来,莞城中医界名家辈出,各领风骚,开创岭南中医学派之先河,其业绩蜚声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必须加以发掘和提高”的精神和政策鼓舞下,中医界有识之士意气风发,共襄振兴中医伟业。东莞与全国各地一样,不失时机地成立了中医医院。
东莞市中医院创建于1965年12月1日, 40多年来,医院的发展走过一条艰苦创业和崎岖曲折的发展道路。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历任院领导和全体“中医院人”的努力奋斗,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在开放改革30年发展迅猛,1995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广东省示范中医院”,后又被评定为“广东省高等医药院校教学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附设有“东莞市中医药研究所”“东莞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东莞地区中草药剂型改革中心”。目前东莞市中医院已建设成为一所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中医医院。 作为东莞市在医疗水平,尤其是中医医疗水平的实力代表,它汇集了几乎全部的东莞市著名老中医。翻开东莞市中医院的名医薄,映入眼帘的是李翼农、何炎燊、刘石坚、何世东……一个个闪烁着光耀的名字,他们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全面诠释着中医济世救人的理念。 说到东莞市人民对东莞市中医院的喜爱,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这点:如果你要在周六、周日开车前往东莞市中医院看病或者探访亲友,那么你一定要赶早,不然,你甚至连停车的地方都找不到——医院本就不太大的院子里,早就停满了大大小小,多达百辆的汽车—这些都是四里八乡甚至来自港、澳的看病群众或者探访者开来的。 让我们一起走近东莞市中医院,看看他们背后的故事……
本书为《岭南中医药文库》医疗系列中的一册。全书通过回眸篇、崛起篇、战略篇、品牌篇、医魂篇、文化篇、人物篇、展望篇八大章节,全面记述了在绵长中医药应用历史背景下,东莞市中医院一路向上的发展历程、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应时而动的管理方略、口碑相传的医德医风、风采奕奕的名医群像、感人至深的大事要闻,并辅以大量照片图表,文图并茂,内容显明,重点突出,既有助于大众对东莞市中医院的深入了解,又能为广东省乃至全国中医院的管理建设提供借鉴性极强的宝贵资料。
引言
回眸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百年莞医,魅力永存——东莞中医的历史沿革
(一)清末民初,群英荟萃
(二)民国受制,凋零一时
(三)尊医重教,焕发新春
(四)积蓄人才,全面开花
二、原掬仁心布仁术,懒为良相作良医——东莞市中医院的历史变迁
(一)一个转机,一家医院
(二)白手起家,众志成城
(三)一枕三指,阻隔麻疹
(四)风波骤起,坚定重生
崛起篇:若虹昭揭显毅力,再登高峰无惧心
一、应时而动:要响体制改革三乐章
(一)与东莞经济腾飞的列车~起呼啸
(二)第一乐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备
(三)第二乐章:争当弘医先锋,积极培养人才
(四)第三乐章:实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以人为本:服务理念Et新月异
(一)方便交流,成立首家民间学术团体
(二)提升水平,“走出去,请进来”
(三)理念超前,老年病研究上马
(四)技术合作,肾结石治疗带来理念突破
(五)肛肠专科,不断创新成拳头
三、改革见效:综合水平更上层楼
四、继往开来:新世纪再攀高峰
战略篇:为东莞打造一个响当当的中医医院品牌
一、将品牌战略进行到底
二、名医战略:让团队“从优秀走向卓越”
三、特色专科战略:紧握“拳头”才更有力量
四、中西医结合战略:中医立院。中西互参
五、人才梯队战略:“金字塔”与“百年老店”
品牌篇:为优势资源装一颗永动的心
一、省医专家缘何来此“取经”?——骨科侧记
(一)谭氏正骨饮誉莞邑
(二)突发事件彰显团队力量
(三)抬着进来,走着出去
(四)分专划细,四拳并进
(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他们瞄准的是世界难题——脾胃病科侧记
(一)独特的人才梯队
(二)四招绝活铸就闪亮品牌
(三)科研奠定临床发展基石
(四)瞄准的永远是疑难杂症
三、打造中医脑科的优秀品牌——中风科侧记
(一)专科专治,打造科室品牌
(二)中医为本,中西贯通
四、十年磨一剑——糖尿病专科侧记
(一)一个人开始的专科
(二)中西医结合治“未病”
(三)因地制宜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
(四)科教兴科造人才
五、用科技促进发展——东莞市中医院科研之路
(一)科研有传统,创新成果丰
(二)授病人以鱼,授医生以渔
(三)中医有优势,创新促科研
六、让学习成为制度——东莞市中医院教学侧记
(一)联手高校,为医界提供新鲜血液
(二)名师带徒,延续传统中医风采
(三)开坛授课,助力中医水平登新高
(四)跟古人学习,活用处方医案
医魂篇:大医精诚,普济苍生
一、医乃仁术,医德为先
(一)重庆病孩千里求援,莞邑中医伸出援手
(二)满满爱心拯救病危弃婴
(三)“不抛弃,不放弃”
(四)用心的话,办法总比问题多
(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二、白衣长城阻非典,医者仁心闪光辉
(一)“这场战争,我们只能赢,不能输!”
(二)“我是党员,必须坚持到底!”
三、汶川记忆——他们在行动
(一)全院总动员,拯救灾区伤员
(二)“帐篷医院”里的白衣天使
(三)一场特别的蜜月旅行
文化篇:在变化中沉淀文化
一、行走在变化中的不变信念
(一)“有我这个干劲,中医消灭不了”
(二)中医医师的手术刀:慢郎中的跑鞋
(三)人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第一要素”
(四)弄懂了什么是文化,才更清楚我们要什么样的文化
二、医院“三挤”:看得见的人心。跳跃着的精神
(一)一挤:用我们的真心换患者的真心
(二)二挤:“让病人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回家去”
(三)三挤: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医院朝气蓬勃
三、普及中医药知识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探索之路
四、制度文化是医院文化最直观的体现
五、让中医药文化的风采闪耀党性的光芒
人物篇:与时俱进的莞医人
一、当代大家医林楷模——记何炎棠
二、一个执着的中医人——记郑志文
三、从医生到管理者的跨越——记蔡立民
四、谦逊如他。淡若清水——记张柱权
五、独辟中风、肾病治疗之道——记孙康泰
六、一个种骨头的人——记叶伟洪
七、独占鏊头“第一人”——记莫刘基
八、医院改革的先行者——记李镜波
九、三死三生耀医术——记何世东
十、尽开便宜药的中医师——记刘石坚
十一、难解中医缘——记马凤彬
十二、胆识过人“李大剂”——追记李翼农
十三、岳美中也用其方——追记谢其彦
展望篇:把握市场的脉搏,延续中医的辉煌
一、突破发展“瓶颈”。旧貌将换新颜
二、打造一家以骨科为“龙头”的高档次中医院
三、开辟传统中医药文化推广的新基地
附录
(一)东莞市中医院大事记
(二)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情况一览表
(三)东莞市中医院历届领导一览表
(四)东莞市中医院机构设置一览表
(五)主要设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