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书

LATEST BOOKS

中医经典精读精讲
书 号: 978-7-5359-7623-9
主 编: 吴润秋
开 本: 16开
页 数: 338页
字 数: 425千字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26日
定 价: 68元
立即购买
  •   吴润秋,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博士生导师。现任长沙医学院中医系系主任,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从师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聪甫,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研究方面具有较高造诣。
  本书作者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湿热病篇》等六部经典医著中,精选了理论上最常用的经典条、段和临床上最实用的病证方,通过介绍原著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主要内容及主要学术思想,逐步引出原文经典条段,进行注释、语译、提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条(本段)原文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并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灵活应用、融会贯通,从而建立起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

第一部分 《黄帝内经》
第1章 《黄帝内经》导读 /2
一、《黄帝内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2
二、《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2
三、《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思想 /5
第2章 《素问》原文选读 /9
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节选) /9
二、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节选) /14
三、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节选) /15
四、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节选) /21
五、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节选) /22
六、阴阳离合论篇第六(节选) /29
七、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节选) /29
八、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节选) /31
九、五藏生成篇第十(节选) /33
十、五藏别论篇第十一(节选) /35
十一、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节选) /37
十二、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节选) /39
十三、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节选) /43
十四、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节选) /44
十五、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全选) /45
十六、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节选) /48
十七、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节选) /49
十八、热论篇第三十一(全选) /51
十九、十九、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节选) /55
二十、咳论篇第三十八(全选) /56
二十一、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节选) /59
二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全选) /63
二十三、痿论篇第四十四(全选) /69
二十四、厥论篇第四十五(节选) /73
二十五、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全选) /74
二十六、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节选) /80
二十七、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节选) /81
二十八、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节选) /82
二十九、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节选) /88
三十、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节选) /91
第3章 《灵枢》原文选读 /93
一、本神第八(全选) /93
二、营卫生会第十八(全选) /98
三、癫狂第二十二(节选) /103
四、决气第三十(全选) /106
五、水胀第五十七(全选) /109
六、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节选) /112
七、大惑论第八十(节选) /116

第二部分 《伤寒论》
第1章 《伤寒论》导读 /126
一、《伤寒论》的作者及版本沿革 /126
二、《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成就 /127
三、《伤寒论》的主要内容 /127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文选读 /130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30
一、太阳病提纲 /130
二、太阳病分类 /130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131
一、太阳中风证 /131
二、太阳伤寒证 /136
三、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 /139
四、太阳蓄血证 /140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142
一、变证治则 /142 
二、热证 /142 
三、虚证 /145
四、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152 
五、结胸证 /152
六、痞证 /155
第3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原文选读 /160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160
一、阳明病提纲 /160
二、阳明病脉证 /160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161
一、阳明病热证 /161
二、阳明病实证 /163
第4章 辨少阳病脉证治原文选读 /165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 /165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 /165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166
一、柴胡桂枝汤证 /166
二、大柴胡汤证 /167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 /168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68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69
六、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169
第5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原文选读 /171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171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171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172
一、太阴病兼表证 /172
二、太阴腹痛证 /172
第6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选读 /174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 /174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174
一、少阴寒化证 /174
二、少阴热化证 /178
第三节 少阴病兼病证 /179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179
二、四逆散证 /180
三、 第7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原文选读 /181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181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182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182
二、厥阴病寒证 /184
三、厥阴病热证(白头翁汤证) /185
第三节 辨厥 /185
一、厥证的证候特点与病机 /185
二、厥证辨治 /186

第三部分 《金匮要略》
第1章 《金匮要略》导读 /190
一、《金匮要略》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历史沿革 /190
二、《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 /190
三、《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 /191
第2章 《金匮要略》原文选读 /193
第一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93
第二节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99
一、湿病 /199
二、暍病 /202
第三节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203
历节 /203
第四节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04
一、血痹 /205
二、虚劳 /205
第五节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209
一、肺痿 /209
二、咳嗽上气 /210
第六节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212
一、肝气奔豚证 /212
二、阳虚奔豚证 /213
三、饮逆奔豚证 /213
第七节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213
一、胸痹 /214 
二、心痛 /216
第八节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217
一、腹满 /217
二、寒疝 /220
三、宿食病 /221
第九节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222
一、肝着 /222
二、脾约 /222
三、肾著 /223
第十节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23
一、痰饮(狭义) /224
二、悬饮 /226
三、溢饮 /226
四、支饮 /227
第十一节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228
一、消渴 /229
二、小便不利 /229
第十二节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30
一、风水 /231
二、皮水 /232
第十三节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233
一、谷疸 /233
二、女劳疸 /234
三、酒疸 /234
四、黄疸湿重热轻证 /234
五、黄疸热盛里实证 /235
第十四节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235
一、惊悸 /235
二、吐衄下血 /236
第十五节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237
一、呕吐 /237
二、哕 /241
三、下利 /242
第十六节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243
一、脓未成证 /243
二、脓已成证 /244
第十七节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244
一、腹痛 /246
二、胞阻 /246
三、恶阻 /247
四、水肿 /247
五、胎动不安 /248
第十八节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248
一、产后郁冒 /249
二、产后腹痛 /250
三、产后中风 /251
四、产后虚热烦呕 /252
五、产后热利伤阴 /252
第十九节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253
一、热入血室 /253
二、梅核气 /253
三、脏躁 /253
四、崩漏 /254
五、经水不利 /255
六、转胞 /255

第四部分 《温热论》
第1章 《温热论》导读 /258
一、《温热论》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简介 /258
二、《温热论》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学术价值 /258
第2章《温热论》原文选读 /260
一、温病提纲 /260
二、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总则 /261
三、邪在肺卫 /262
四、流连气分 /263
五、邪留三焦 /264
六、里结阳明 264
七、温病辨舌验齿 /265
八、论湿 /267
九、邪入营血 /268
十、温病辨斑疹 /269
十一、论妇人胎前、产后、经期温病治疗 /270
 
第五部分 《温病条辨》
第1章 《温病条辨》导读 /274
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及著作简介 /274
二、《温病条辨》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学术价值 /274
第2章 《温病条辨》原文选读 /276
一、温热病提纲 /276
二、上焦温热病 /278
三、中焦温热病 /294
四、下焦温热病 /303

第六部分 《湿热病篇》
第1章 《湿热病篇》导读 /310
一、《湿热病篇》的作者及著作简介 /310
二、《湿热病篇》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学术价值 /310
第2章 《湿热病篇》原文选读 /312
一、湿热病提纲 /312
二、邪在卫表 /313
三、邪在气分之上焦证 /314
四、邪在气分之中焦证 /315
五、邪在气分之下焦证 /316
六、邪入营血(变局) /317
七、湿热变证(节选) /318
八、湿热类证(节选) /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