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令堂医学三书》曾被收入《珍本医书集成续编》,是现存较有影响的岭南医学丛书。除《医林猎要》、《吴鞠通方歌》和《陈修园方歌》外,尚收有《贻令堂杂俎》一卷和《与婿遗言》一卷,因此或合称《贻令堂医学五书》、《贻令堂医书五种》,如《四部总录医药编·现存医学丛书总目》即著录为《贻令堂医学五书》,但后两种著作与医学联系不大,故《贻令堂医学三书》一名更为通行。此次出版因考虑到后两种著作非医学内容,故仅影印了前三卷《医林猎要》、《吴鞠通方歌》和《陈修园方歌》。
《贻令堂医学三书》含《医林猎要》、《吴鞠通方歌》和《陈修园方歌》三种,皆为清代黄霄鹏遗著,由其侄黄任恒整理作注,编为《贻令堂医学三书》。黄霄鹏(一八三八年至一八九〇年),名保康,字培声,号霄鹏,南海学正乡人,生性颖悟,静好读书,精于医术,活人无算,求医者无论亲疏,皆尽心而不取谢,遇贫者且给予药,由是名重一时。黄霄鹏由儒而医,撰《吴鞠通方歌》一卷和《陈修园方歌》一卷,合称《吴陈方歌》;又辑《医林猎要》一卷。《医林猎要》盈案未成而遽归道山,终年五十二岁。为纪念其高尚的医德及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其弟茇棠命子黄任恒为之编校而成,并于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刊为《贻令堂医学三书》。黄任恒(一八七六年至一九五三年),字秩南,号述窠,原籍广东南海人,早年就读于广州越华书院,师从名儒丁仁长。性嗜藏书,不事科举,以读书著述终生。对文史、医学、杂技、百戏等均有研究,尤精研广东文献史料。
黄霄鹏生平服膺于吴鞠通、陈修园之学,故条析吴、陈二人之方,撰为方歌。黄家骏为《贻令堂医学三书》写序云:“南人重温病,北人重伤寒,守师说而不揆病情,久若水火之不相济,自吴氏鞠通著《温病条辨》,陈氏修园著十六种书,而吾粤医家多好而偏守之,夫好之诚是也,若偏守则误矣……黄霄鹏先生以儒为医,其性静,其心通,遇症虽难,应手而愈,自述所长,则曰:认症真,用药活,溯其所学,则遍读医籍而能摘要,以为揣摩。其生平注意之书,尤以吴、陈二家为最,尝著二家方歌各一卷,以症分类,因类括方,间参己意……盖准病情而通师说,不欲蹈偏守之魔也。世有欲穷医秘而苦无涯涘者,以此为津筏,则择术或不至歧误。”方歌为中医启蒙读物,吴鞠通、陈修园医术各有所长,黄霄鹏编《吴陈方歌》,对于推广二人医学成就,成效显著。
《吴陈方歌》的编排体例是“以症分类,因类括方”。吴鞠通长于温病,故《吴鞠通方歌》先列温病名目解:“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虐”,并进行了分别的解释。其后为治病法论:“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方歌正文部分,依温病、温毒、斑疹、发黄、暑温、伏暑等二十六种疾病与症状列方,并将此书中多次出现之方共二十一则拟出方目列于卷首,系以所在症类,便于查检。如银翘散方歌首次出现于温病上焦五,白虎汤方歌首次出现于温病上焦七,在其他症类再次出现时,则仅有方名,不列方歌。对于只在一处独用之方,则不入方目。
《陈修园方歌》共收方一百三十三则,其中黄霄鹏所撰方歌一百零八则,其余二十五则常用方而黄霄鹏未撰歌者,则用陈修园原歌原注。卷首先列方目,每方下注明所见症类,且每方皆注明原始出处,方目后为原歌部分。正文部分一百零八则方歌依头痛、眩晕、咳、噫、痰饮等三十七类疾病及症候编排。黄任恒在黄霄鹏所撰方歌基础上,将吴、陈原书以为注,让读者易明。间有黄霄鹏所自注者,则以原注二字别之;黄任恒若另有疏明之语,则以案字冠之;其为黄霄鹏之原文但非歌语者,则低一格写之。
《医林猎要》为黄霄鹏所辑前辈医家的重要学说,黄任恒摘其简明者编之。黄家骏评价为:“不求深巧,但取简明,采非一家,尽期有用。”全文分医原、医法、医药、医方四个篇章,医原主要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和学术源流,医法主要为诊法和治法,医药主要为药物的性味归经、脏腑药对、相佐相使等,医方则汇辑了医法、医方两个篇章中所用处方六十九则,每方皆列出其组成、功效、主治。《医林猎要》主要采撷《黄帝内经》、《医宗金鉴》、《本草纲目》及徐灵胎、王焘、江涵暾、陈修园、程钟龄等前人著作,如医原部分的《宗传》引徐灵胎的《慎疾刍言》,《周身名位骨度》引《医宗金鉴》;医法部分的《望色》、《闻声》、《问症》等引自陈修园《时方妙用》,《望舌色》引自《医宗金鉴》;医药部分则分别引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江涵暾的《笔花医镜》和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
根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贻令堂医学三书》目前有三个版本,分别为清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贻令堂刻本、清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保萃堂刻本及清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南海黄发堂刻本。本次影印选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清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贻令堂刻本,共计三册。该本刻工精善,品相完好,存世较少,希望通过影印出版使更多有志于研究此书的专家学者可一睹其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