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书

LATEST BOOKS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第2版)
书 号:  978-7-5359-5820-4
主 编: 彭刚艺,刘雪琴
开 本: 16开
页 数: 524页
字 数: 650千字
出版时间:2013年03月20日
定 价: 60元
立即购买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内容丰富,凡是临床护理所需所及,都纳入本书范围。全书共12个章节,涵盖了189项护理技术(包括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每项护理措施都包含【概述】、【护理目标】 、【护理重点步骤】、【护理结局】、【相关链接】、【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等六个部分。前五部分用文字,后一部分用流程图,文字和图表可分别指导不同级别、年资的护士,简单明了、逻辑性强、有针对性。本书还跟踪专业发展前沿,通过【相关链接】,详细介绍了与某项技术相关的最新进展,如静脉输液港、声门下吸引、密闭式吸痰等。在内容上,本书采用了近5年国内外最新研究和临床应用成果,引用的著作、论文、资料等参考文献,已在每章后列出。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第二版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等特点,既可作为护士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的教材,也是护士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标准、工具书和指南,还是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护士专业技术能力的依据。

第一章 临床护理原则 1
第一节 临床护理基本原则 1
第二节 护理技术操作基本原则 1
第三节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
第二章 护理评估 3
第一节 护理评估原则 3
第二节 生命体征评估 4
一、体温测量与评估 4
二、皮温测量与评估 7
三、新生儿体温调节与评估 9
四、脉搏测量与评估 11
五、呼吸测量与评估 14
六、无创血压测量与评估 17
七、有创动脉血压测量与评估 20
八、中心静脉压监测与评估 23
第三节 循环功能评估 25
一、心脏泵血效果评估 25
二、循环状况评估 26
三、组织灌注评估 27
第四节 呼吸功能评估 28
一、气道通畅状况评估 28
二、通气功能评估 29
三、换气功能评估 31
第五节 神经功能评估 35
一、瞳孔评估 35
二、意识状态评估 37
三、吞咽状态评估 40
四、神经状态监测与评估 41
第六节 感觉功能评估 43
一、视觉功能评估 43
二、听觉功能评估 45
三、本体感觉评估 46
四、皮肤感觉评估 47
第七节 电解质∕酸碱∕体液平衡评估 48
一、电解质平衡评估 48
二、酸碱平衡评估 50
三、体液平衡评估 51
第八节 进食功能及营养状态评估 54
一、进食功能评估 54
二、消化吸收功能评估 56
三、体重评估 58
四、体质指数(BMI)评估 59
五、血糖监测与评估 61
六、营养状态评估 64
第九节 排泄功能评估 66
一、排便及排便自制力评估 66
二、排尿及排尿自制力评估 68
三、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 70
四、膀胱残余尿量测定 73
五、尿垫试验 75
第十节 皮肤黏膜评估 77
一、皮肤评估 77
二、口腔卫生评估 78
第十一节 自理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81
一、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估 81
二、辅助生活活动能力(IADL)评估 85
第十二节  心理社会问题评估 87
一、认知能力评估 87
二、焦虑水平评估 89
三、抑郁水平评估 91
四、家庭与居住环境评估 93
参考文献 95
第三章 患者入院/转床(院)/出院/临终/死亡护理 96
第一节 入院 96
第二节 住院场所变更 98
一、转床/转科 98
二、转院 99
第三节 出院 101
第四节 出院后延续护理与长期护理 102
第五节 临终护理 104
第六节 死亡护理 106
参考文献 107
第四章   医学检查与标本采集 108
第一节  住院患者医学检查原则 108
一、住院患者医学检查的一般原则 108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 108
第二节  血液标本采集 109
一、静脉血标本 109
二、动脉血标本 113
三、输(配)血标本 117
四、血培养标本 117
五、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标本 119
六、血药浓度标本 122
第三节  尿标本采集 123
一、尿常规标本 123
二、尿培养标本 127
三、计时尿标本 130
第四节  粪便标本采集 133
一、粪便常规及隐血标本 133
二、粪便培养标本 135
三、寄生虫及虫卵标本 136
第五节  呼吸道培养标本采集 137
一、痰标本 138
二、鼻咽拭标本 141
参考文献 142
第五章 支持生理功能的护理 143
第一节  限制/活动的护理 143
一、卧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143
二、身体约束 144
三、安全运送(搬运/运送) 147
四、活动/运动管理 152
第二节 卧位护理 156
一、卧位护理基本原则 156
二、常用卧位护理 156
三、更换卧位的护理 175
第三节  饮食营养护理 182
一、协助患者进食/喂食 182
二、吞咽(摄食)障碍管理 184
三、肠道管喂饮食 186
四、全胃肠外营养 189
五、体重管理 190
第四节 排泄护理 192
一、灌肠术 192
二、腹泻护理 195
三、大便失禁护理 197
四、排便管理 198
五、排便训练 199
六、人工取便术 201
七、肛管排气法 202
八、尿潴留护理 203
九、尿失禁护理 204
十、诱导排尿 205
十一、排尿习惯训练 206
十二、膀胱训练 207
十三、清洁间歇性导尿术 208
第五节  个人卫生/清洁/自理 212
一、口腔护理 212
二、床上擦浴与局部应用霜剂 217
三、头发清洁与床上洗头/梳头 219
四、会阴擦洗与护理 221
五、协助患者更衣 223
六、卧床患者更换床单 225
第六节  舒适护理 227
一、舒适环境管理 227
二、疼痛管理 228
三、睡眠管理 239
参考文献 240
第六章 支持内环境稳定的护理 242
第一节 体温管理 242
一、发热护理 242
二、低体温护理 244
三、体温调节(手术中) 246
第二节 电解质酸碱管理 247
一、电解质管理 247
二、酸碱平衡管理 250
三、体液监测与管理 252
第三节 循环系统管理 254
一、增强心脏泵血功能监测与管理 254
二、心律失常监测与管理 256
三、休克管理 257
四、出血预防与控制 259
五、血栓预防与管理 260
六、高低血容量管理 262
七、心血管系统药物管理 263
第四节  呼吸系统管理 265
一、气道通畅管理 265
二、气道分泌物清除 266
三、协助通气 275
四、氧疗 275
五、人工气道管理 279
六、机械通气管理 288
第五节 神经系统管理 292
一、颅内压监测与管理 292
二、神经系统监测与管理 293
三、脑水肿管理 294
六节  皮肤护理  296
 一、皮肤护理原则 296
 二、手术切口护理 296
 三、伤口护理 297
四、肠造口护理 301
参考文献 303
第七章  给药法 305
第一节  给药原则 305
第二节  安全注射原则 305
第三节  给药途径 306
一、口服给药法 306
二、吸入给药法 308
三、肌内和皮下注射术 310
四、皮内注射术(药物过敏试验) 313
五、静脉注射术 316
六、直肠给药法(肛栓) 318
七、耳内给药法 319
八、眼内给药法 321
九、鼻腔给药法 323
十、阴道给药法 324
第四节 静脉输液术 326
一、外周静脉输液术 326
二、外周静脉导管维护术 331
三、中心静脉输液术 332
四、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术 339
五、注射泵和输液泵的应用 349
六、更换输液袋(瓶) 351
第五节 静脉输血术 352
一、血液领取 352
二、静脉输注全血或红细胞 353
三、静脉输注血小板 355
四、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357
五、静脉输注冷沉淀 358
六、静脉自体输血术 360
参考文献 363
第八章  引流管护理 364
第一节  置管术 364
一、经鼻胃肠道置管术 364
二、导尿术 366
三、更换引流袋(瓶) 370
四、更换胸腔引流瓶(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 371
第二节  留置引流护理 373
一、护理原则 373
二、脑室引流护理 374
三、腰椎引流护理 375
四、胃肠引流护理 376
五、“T”形管引流护理 377
六、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379
七、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380
八、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381
九、尿管引流护理 382
参考文献 384
第九章  冷热疗护理 385
第一节  冷疗 385
一、冷疗原则 385
二、冰袋(囊) 385
三、冰帽 387
四、冰毯 388
五、温水擦浴 389
六、酒精擦浴 390
第二节  热疗 391
一、热疗原则 391
二、热水袋 392
三、烤灯(红外线/曲颈灯) 393
四、坐浴 395
五、湿热敷 396
参考文献 397
第十章  急救护理技术 398
第一节  急救护理原则 398
一、现场急救护理原则 398
二、院内急救护理原则 399
第二节  创伤救护技术 399
一、止血 399
二、包扎 401
三、固定 403
四、搬运 405
第三节  洗胃术 407
一、插胃管洗胃 407
二、催吐 410
三、活性炭吸附 411
四、导泻 413
第四节  心肺复苏术  414
一、成人心肺复苏 414
二、新生儿心肺复苏 417
第五节  气道开放术 419
一、人工气道开放  419
二、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置入 420
三、气管插管 421
四、环甲膜穿刺 424
第六节  电除颤术 426
参考文献 427
第十一章  安全护理 428
第一节  患者身份识别  428
一、身份识别原则 428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429
三、急诊患者身份识别 429
四、新生儿身份识别 430
五、特殊人群身份识别 430
第二节  患者安全核查 431
一、安全核查原则 431
二、特殊检查安全核查 431
三、放疗、化疗安全核查 431
四、手术安全核查 432
五、交叉配血安全核查 433
六、输血安全核查 433
七、过敏试验安全核查 434
八、多人输液安全核查 434
九、高压氧治疗安全核查  434
第三节 意外预防 434
一、烫伤 434
二、擅自离院 437
三、走失 437
四、自杀 438
第四节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预防与处理 439
一、压疮护理 439
二、失禁性皮炎 448
三、医源性皮肤损伤 453
四、跌倒  454
五、药物外渗 456
六、误吸 457
七、非计划拔管 459
参考文献 461
第十二章 医院感染防控技术 462
第一节  手卫生 462
一、洗手 462
二、卫生手消毒 464
三、外科手消毒 465
第二节 无菌技术 467
一、无菌手套使用术 467
二、无菌盘(区域)布置术 469
三、无菌持物钳使用术 470
第三节 标准预防技术 472
一、标准预防原则 472
二、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473
三、患者防护原则 474
四、标准预防术 474
第四节 隔离技术 480
一、隔离原则 480
 二、隔离要求 481
第五节  消毒灭菌技术 488
一、灭菌技术原则 488
二、消毒技术原则 489
三、消毒、灭菌方法 490
四、消毒液配制 495
第六节  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与处理 497
参考文献 49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