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书

LATEST BOOKS

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上、下册)
书 号: 978-7-5359-2383-6
主 编: 哈秋舲
开 本: 16开
页 数: 664页
字 数: 950千字
出版时间:2002年03月15日
定 价: 300元
《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主要介绍国家“八五”(1991-1995)重点科技攻关第16大项的研究成果。该项任务由国家科委下达,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主持,长江科学院等国内著名科研单位主要执行。
    全书共分六编,包括:枢纽布置及建筑物优化与深化研究;高水头多级船闸水力学及结构研究;施工期导流与通航问题研究;深水高土石围堰关键技术研究;船闸陡高边坡关键技术研究;施工管理科学化规划研究。
    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的难度很大,许多课题都是国内以往从未有过的,因此研究成果不仅有重大的实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意义。
    上述成果已由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6个专家组,分别进行了鉴定。除1项成果外,5项成果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或部分国际领先的水平。这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科技结晶,也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对三峡工程已经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将会推进我国有关学科的发展,对其他类似工程建设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参与三峡工程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等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及研究人员参考。

上册

第一编 枢纽布置及建筑物优化与深化
引言
第一章 提前发电和施工导流与施工通航方案研究
第一节 明渠不通航 两期(半)导流优化方案研究
第二节 明渠不通航条件下施工通航方案研究
第三节 提前发电的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泄水建筑物型式及消能技术研究
第一节 泄洪建筑物布置优化的研究
第二节 溢流建筑物布置优化的研究
第三节 溢流坝下游挑流冲刷的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电站进水口防淤冲沙设施的研究
第一节 排沙孔进口高程的探讨
第二节 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不同拆除高程的冲刷漏斗试验
第三节 排沙孔对减少机组进沙量效果的试验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电站进水口拦排漂设施试验研究
第一节 枢纽排漂建筑物的布置
第二节 各排漂建筑物的排漂效果试验
第三节 拦排漂工程措施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高温下浇筑碾压混凝土的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计算方法与允许应力
第三节 碾压混凝土高重力坝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的特点
第四节 温度控制措施
第五节 厂房坝段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第六节 泄洪坝段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三峡大坝设计复核与优化
第一节 重力坝三维CAD
第二节 大坝断面优化
第三节 大坝复核计算
第四节 动力分析

第七章 三峡枢纽大坝碾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第一节 试验资料
第二节 试验方法及原材料
第三节 试验碾压混凝土配合成分设计
第四节 特殊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碾压混凝土孔结构和孔分布与耐久性的关系
第六节 推荐的碾压混凝土配合成分
第七节 碾压混凝土碳化试验
第八节 小结

第八章 水电站厂房振动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技术设计阶段厂房上部结构自振特性的三维动力有限元整体动力分析
第三节 技术设计阶段发电机层楼板-风罩联合振动体系自振特性的有限元动力分析
第四节 技术设计阶段厂房水下结构自振特性的三维整体动力分析
第五节 厂房振源机理分析
第六节 厂房共振校核计算
第七节 水电站厂房机组振动原型观测实例分析及振动处理措施
第八节 厂房上部结构比较方案的动力分析
第九节 厂房发电机层楼板与厂房水下结构防共振的结构措施
第十节 其他防共振措施
第十一节 水电站厂房振源机理分析与共振校核方法的实例验证
第十二节 小结

第九章 蜗壳垫层材料和厚度对周围混凝土应力影响的研究
第一节 基本资料
第二节 计算图形及计算组合
第三节 平面应力计算内容与结果
第四节 三维计算内容及结果
第五节 小结

结语

第二编 施工期导流与通航问题研究
引言
第一章 施工导流建筑物布置及其水力学问题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初步设计审查前的研究工作
第三节 初步设计审查后的研究工作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施工期通航建筑物布置及其通航条件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导流明渠通航水流条件优化研究
第三节 临时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第四节 施工期通航运输技术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施工期导流与通航方案及其施工进度控制性计划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关于提前发电措施研究
第三节 关于施工期导流与通航方案研究
第四节 导流明渠施工期不通航建议方案
第五节 三期导流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发电施工总进度各方案研究
第六节 三期导流右岸坝体挡水发电施工总进度各方案研究
第七节 各总进度计划施工期发电效益分析
第八节 小结

第四章 施工期临时航道泥沙淤积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以往研究成果回顾
第三节 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第四节 导流与通航建筑物防护措施研究
第五节 施工期明渠通航船模试验
第六节 小结

结语

第三编 二期深水高土石围堰关键技支术研究
引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二期围堰工程概况
第二节 二期深水高土石围堰的特点和关键技术问题
第三节 “八五”攻关的主要内容安排
第四节 围堰研究工作的概况和本次攻关的过程
第五节 攻关技术水平和实用意义
第六节 一期围堰的现场测试

第二章 二期围堰填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围堰填料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水下抛填密度和坡角的离心模型试验
第四节 大型平面应变仪的设备完善及试验技术研究
第五节 试验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
第六节 围堰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二期围堰断面结构研究和工程布置的优化
第一节 二期围堰应力应变分析
第二节 断面型式的离心模型试验验证及粗粒料相似律研究
第三节 围堰的渗流分析

第四章 二期深水高土石围堰动力稳定性研究
第一节 围堰地震作用的动力问题研究
第二节 爆破振动问题研究

第五章 防(排)渗新材料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柔性材料研究
第三节 土工合成材料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编 高水头多级船闸水力学研究
引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输水系统布置及阀门段廊道体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研究成果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输水阀门水动力与流激振动特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阀门启闭力特性
第三节 阀门支铰荷载特性
第四节 输水阀门流激振动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反弧形输水阀门空化特性与减免空化及空蚀措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反弧形输水阀门非恒定流空化特性及抑制空化的基本措施
第三节 反弧门门楣通气防护措施
第四节 阀门段金属材料空蚀改性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船闸输水时引航道非恒定流和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第三节 上游引航道自航船模试验
第四节 闸室旁侧泄水时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双线连续五级船闸总体运行水力学试验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总体运行模型和试验设备
第三节 三峡船闸运行状态分析
第四节 不补水运行状态输水水条力水水件响力水特及及力性力特船特善性性措进(施出)闸室的水力666263224072现象
第五节 补水运行状态的水力特性
第六节 末级超长泄水廊道水力特性
第七节 惯性超高(降)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第八节 进(出)水口水流条件及船舶进(出)闸室的水力现象
第九节 原型水力特性预测
第十节 小结

结语

下册

第五编  船闸陡高边坡关键技术研究

引言
三峡船闸陡高边坡研究之一(武汉研究组)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工程概况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专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专题分解
  第五节  三峡船闸陡高边坡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简述
第二章  船闸高边坡关键地段节理网络概化研究
  第一节  3D结构面网络模拟的步骤
  第二节  研究区的选择及宏观地质分区
  第三节  统计均匀区的划分
  第四节  节理产状模拟
  第五节  节理大小的模拟
  第六节  节理密度的模拟
  第七节  体积节理频率模拟
  第八节  不连续面3D网络模拟
  第九节  应用前景
第三章  岩体分级及卸荷状态下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岩体基本质量和工程岩体分级
  第三节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在船闸高边坡岩体中的应用
  第四节  节理裂隙产状
  第五节  岩体力学参数
  第六节  开挖卸荷区的岩体力学性质
第四章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饱和非饱和渗流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岩体渗流研究现状及本项攻关的内容
  第三节  降雨对基岩地下水影响的现场观测研究
  第四节  风化岩体非饱和渗流特性研究
  第五节  船闸高边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研究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船闸高边坡力学稳定性分析及设计准则研究
  第一节  基本资料
  第二节  分析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力学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  设计准则及典型断面研究
第六章  喷锚支护及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和效果的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锚杆和锚索锚固作用机理的研究
  第三节  预应力锚索改善边坡岩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第四节  喷锚支护加固边坡岩体的综合效果
  第五节  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锚固措施设计简述
  第六节  实用意义
第七章  高边坡施工程序方法的优化和开挖爆破技术的研究
  第一节  高边坡施工程序、方法的优化研究
  第二节  开挖爆破对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的动力影响分析
  第三节  爆破设计参数的优化研究
  第四节  深孔大孔径聚能预裂爆破技术研究
第八章  施工现场地质和监测快速反馈技术研究
  第一节  摄像微机成图技术在边坡开挖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施工地质预报技术研究
  第三节  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安全监测方案研究
  第四节  边坡施工期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反馈技术研究
  第五节  主要研究成果
三峡船闸陡高边坡研究之二(北京研究组)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高边坡的特点
  第二节  开展研究的子题
  第三节  本项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发展
  第四节  三峡船闸高边坡的工程分析
第二章  岩体力学参数的宏观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方法
  第一节  节理岩体的损伤的张量定义
  第二节  损伤的发展机理及演化方程
  第三节  岩体强度参数预测分析——剪力带分形模型
  第四节  结构面上实际应力
  第五节  结构面网络的破坏——分形分布剪力带破坏
  第六节  岩体参数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剪力带的搜索及分形计算
  第七节  工程应用

第三章  三峡船闸的岩体的锚固力学参数分析及设计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试验
  第三节  计算成果分析
  第四节  强度及本构关系的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开挖卸荷岩体结构与力学特性评价
  第一节  裂隙岩体的三维网络生成自适应方法
  第二节  节理展示
  第三节  逾渗分析
  第四节  节理模型分析
  第五节  开挖松动带的岩体力学特性评价

第五章  三峡船闸高边坡整体稳定分析
  第一节  基本资料
  第二节  计算方案
  第三节  计算结果分析

第六章  岩石边坡非连续非线性卸荷及流变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非线性非连续卸荷
  第三节  卸荷岩体的强度和本构关系
  第四节  非线性非连续卸荷的影响
  第五节  卸荷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的流变
  第六节  非线性卸荷的影响
  第七节  非线性卸荷有限元计算分析
  第八节  分级开挖
  第九节  计算过程
  第十节  成果分析
  第十一节  裂隙岩体的非线性流变断裂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第七章  三峡船闸高边坡允许安全系数的合理取值研究
  第一节  三峡船闸边坡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力学条件
  第二节  确定性模型边坡稳定分析
  第三节  三峡船闸边坡风险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三峡船闸高边坡施工开挖稳定的离散元法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离散元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三峡船闸高边坡施工稳定分析

第九章  岩体渗流对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的影响
  第一节  水文地质概况
  第二节  船闸(Ⅲ线)高边坡“七五”攻关有关岩体渗流科研成果
  第三节  永久船闸(Ⅳ线)边坡防渗排水设计
  第四节  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第五节  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分析
  第六节  成果分析

第十章  高边坡施工爆破地震波分析模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维边界元-无限边界元耦合模型
  第三节  爆破地震波反演计算模型及其验证
  第四节  船闸输水隧洞爆破开挖对闸室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简述
  第五节  小结

三峡船闸陡高边坡研究之三(宜昌、重庆研究组)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质背景与地质工程态势特征研究
第二章  永久船闸陡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第一节  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研究
  第二节  岩体非线性力学分析方法研究
  第三节  边坡锚固方案优化研究
  第四节  变形观测与对比
第三章  永久船闸陡高边坡岩体渗流与排水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渗流与排水研究

第四章  关于三峡船闸陡高边坡之补充研究
  第一节  地质补充研究
  第二节  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补充研究
  第三节  卸荷非线性力学补充研究
  第四节  岩体渗流补充研究

第六编  施工管理科学化规划研究——工程
管理系统(EMS)
引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二节  本专题研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第三节  研究过程概况
  第四节  研究成果概况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土石方开挖施工模拟及方法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维地理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永久船闸开挖施工三维仿真模拟
附录  关于建立实用高效的“三峡工程管理系统(EMS)”研究的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