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书

LATEST BOOKS

肝脏移植的理论与实践
书 号: 978-7-5359-1978-2
主 编: 黄洁夫
开 本: 16开
页 数: 332页
字 数: 448千字
出版时间:1998年02月13日
定 价: 60元
世界上第一例人体肝移植于1963年由美国的Starzl完成,经长期艰苦努力,肝脏移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83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评议开发会议宣布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应予推广。此后肝脏移植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至今累计已施行50 000多例,最长存活者已达28年,1年存活率已达80%~90%,6年存活率达70%。大批长期存活人群不断涌现,生活质量良好,能结婚生育,工作一如常人。目前美国以每年3 000例,欧洲联盟国家以1 600例的速度向前发展。作为大器官移植的代表,肝脏移植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开展肝移植较国际上为晚,1977年才开始应用于临床,随即掀起了我国第一次肝移植高潮,至1983年共有18个单位施行了57例肝移植,其中绝大部分(52例)属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疗效不佳,最长存活者仅264天,死于肿瘤复发。其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肝移植停顿达7年之久。近年来我国中青年移植工作者为了改变国内肝移植的落后状况,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开展肝脏移植,使我国的肝脏移植自90年代开始逐步走出了低谷,掀起了肝脏移植的第二次高潮,赶在第二次肝移植浪潮前列的黄洁夫教授,带领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班中青年学者,多年来矢志不渝,坚持肝移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移植发展道路,自1993年以来已成功地开展了10例肝移植。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静脉静脉转流技术、背驮式肝移植、减体积式肝移植等技术,并成功地施行了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对90年代国内肝移植第二次高潮的到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多学科的集合成果,肝脏移植是移植学、外科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学、麻醉学、重症监护医学等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结果,手术难度大、牵涉面广。目前国内肝移植处于再起步时期,对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开展肝脏移植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急需这方面的参考资料。黄洁夫教授根据其亲身经验和丰富学识,在原编写《临床肝移植》一书的基础上,组织同行学者,共同编写,积极主编完成了这本《肝脏移植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共分20章76节,从基础到临床,从过去历史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肝脏移植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对临床肝移植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的描述。总结了在现阶段条件下如何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肝移植经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移植的成功经验。融全面性、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和现代性于一体。本书不仅对各级肝移植医师,而且对所有临床科室、普通外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麻醉科、临床免疫学等专科医师都是一本绝好的参考书。对于渴望了解肝移植的广大各级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和高年级医学生,都可以从书中获取大量有用的现代移植学知识。

第一章  肝脏移植的历史
第二章  肝脏移植的应用解剖学
  第一节  肝脏的大体解剖
    一、形态、位置与毗邻
    二、肝脏的韧带与膈下间隙
    三、肝脏的分叶与分段
    四、肝门和肝蒂
  第二节  肝脏的组织结构
    一、肝小叶
    二、肝腺泡
  第三节  肝脏的血管和血液循环
    一、肝动脉
    二、门静脉
    三、肝静脉
    四、肝的血液循环
    五、下腔静脉的肝上、肝后和肝下段
  第四节  肝内的管道系统
  第五节  肝胆道系统
  第六节  肝的神经和淋巴
    一、肝的神经
    二、肝的淋巴
第三章    肝脏移植免疫学
  第一节  移植免疫基础
    一、淋巴细胞
    二、细胞因子
    三、体液排斥机制
    四、影响细胞介导排斥机制的因素
第二节  HLA及其与肝移植的关系
    一、HLA概述
    二、HLA分型技术
    三、HLA与肝移植
  第三节  肝移植的排斥反应
    一、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二、排斥反应类型
    三、排斥反应的诊断
    四、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
  第四节  肝脏移植与免疫耐受
    一、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二、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三、免疫耐受机制
    四、肝脏移植与免疫耐受
第四章  肝脏移植病理学
  第一节  与肝移植有关的肝病病理学
    一、移植前患者病变肝组织的活检
    二、患者病变肝切除标本的检查
    三、同种异体移植失败的移植肝标本的检查
    四、移植后移植肝的细针穿刺活检标本
    五、供体肝标本的检查
  第二节  移植术后肝脏的缺血性损害病理学
    一、保存损伤和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二、血管内血栓形成
    三、胆道并发症
  第三节  肝移植排斥反应病理学
    一、体液性排斥反应
    二、急性排斥反应
    三、慢性排斥反应
    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第四节  肝移植术后的有关病理学
    一、细菌和真菌感染
    二、病毒感染
    三、复发性疾病
    四、酒精性肝损害
    五、肿瘤的复发
    六、移植后长期生存者的肝脏改变
    七、与全身性疾病有关的肝脏病变
    八、药物及中毒性肝损害
第五章    肝脏移植的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X线检查
    一、活体部分肝供体和受体术前X线检查
    二、肝移植术后病人的X线平片检查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一、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在肝移植术前的应用
    二、肝移植术后的CT检查
  第三节  超声检查
    一、检查方法
    二、正常表现
    三、血管并发症
    四、急姓排斥反应
    五、积液与感染
    六、胆管扩张
    七、小儿亲属供肝移植的超声监测
  第四节  磁共振检查
    一、活体部分肝供体和受体术前磁共振检查
    二、肝移植术后MR检查
第六章  供体的选择与移植术前准备
  第一节  脑死亡供体
    一、脑死亡概念
    二、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脑死亡供体的术前准备
    一、脑死亡供体的选择要求标准
    二、脑死亡供体的术前准备
    三、术前支持治疗
  第三节  亲属供体的术前准备
第七章  受体的选择与手术时机
  第一节  受体的选择
    一、受体选择的一般标准
    二、肝移植的适应证
    三、肝移植的禁忌证
  第二节  肝脏移植的手术时机
    一、急性肝功能不全
    二、终末期慢性肝病
    三、肝肿瘤与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
    四、再次肝移植的时机
  第三节  胆道疾病的肝移植
    一、病例的选择
    二、胆道疾病肝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
    三、胆道疾病肝移植病例的病情估价
    四、胆道疾病肝移植的手术有关问题
  第四节  肝脏恶性肿瘤的肝移植
    一、影响肝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的主要因素
    二、肝脏恶性肿瘤采用肝部分切除或是OLT治疗
    三、各种特殊类型的肝脏恶性肿瘤的肝脏移植
第八章  供体肝脏的切取与保存
  第一节  供肝的灌注与保存
    一、供肝切取时的快速降温原则
    二、供肝保存技术
  第二节  供体肝脏切取手术
    一、标准供肝切取技术
    二、快速供肝切取技术
    三、供肝修整技术
  第三节  亲属供肝切取
    一、供体肝左外叶的切取(规则性左外叶切除)
    二、供体肝左半肝的切取
第九章  受体手术及术式进展
  第一节  体外静脉转流术
  第二节  病肝切除术
  第三节  供肝植入术
  第四节  肝移植的几种其他术式
    一、背驮式肝移植
    二、减体积式肝移植
    三、活体供肝移植
    四、劈裂式肝移植
  第五节  辅助性肝移植
    一、辅助性肝移植的历史与现状
    二、辅助性肝移植的技术特点
    三、辅助性肝移植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十章  小儿肝移植
  第一节  小儿肝移植适应证
  第二节  小儿肝移植常见疾病
  第三节  手术时机和禁忌证
  第四节  受体术前评价及手术方式
第十一章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与术中管理
  第一节  机体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人手术前病理生理的改变特点
    二、围麻醉手术期病理生理改变特点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及评估
    一、麻醉前估计
    二、器械及仪器准备
    三、麻醉药物及急救药物准备
  第三节  麻醉方法与实施
    一、麻醉药物选择
    二、监测
    三、麻醉处理
  第四节  肝移植术中麻醉管理与处理
    一、无肝前期处理
    二、无肝期处理
    三、新肝期处理
    四、术后初期处理
  第五节  肝移植无肝期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概念与方法
    一、转流装置的准备
    二、转流前准备
    三、转流
    四、停止转流
  第六节  婴幼儿肝移植的麻醉与管理
第十二章  原位肝移植的术后ICU管理
  第一节  基本管理要点
    一、监测要点
    二、ICU早期治疗常规
  第二节  术后ICU的基本管理
    一、移植肝活力的判断与处理
    二、凝血功能
    三、血流动力学及液体管理
    四、呼吸功能管理
    五、肾功能
    六、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七、神经系统的相关问题
    八、胃肠道并发症及管理
    九、早期感染
  第三节  肝移植的护理
    一、肝移植术前护理
    二、术中护理
    三、术后护理
第十三章  移植肝早期功能衰竭
  第一节  病因学
    一、与供体相关的因素
    二、与手术相关的因素
    三、与受体相关的因素
  第二节  诊断学
    一、如何预测PNF
    二、PNF的诊断
  第三节  预防与治疗
    一、预防
    二、治疗
第十四章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  排斥反应的诊断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二、急性排斥反应
    三、慢性排斥反应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
    一、环孢霉素A
    二、硫唑嘌呤
    三、皮质类固醇
    四、Tacrolimus
    五、环磷酰胺
    六、淋巴细胞制剂
  第三节  排斥反应的治疗
    一、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二、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三、排斥反应治疗的发展方向
第十五章  肝移植术后感染
  第一节  细菌感染
    一、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特点
    二、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方式
    三、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断
    四、肝移植中感染的防治
  第二节  真菌感染
    一、念珠菌病
    二、曲霉病
  第三节  病毒感染
    一、巨细胞病毒感染
    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三、EB病毒感染
  第四节  移植肝病毒性肝炎
    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二、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第五节  肝移植术后其他类型的病毒感染
    一、爱滋病毒(HIV)感染
    二、腺病毒感染
    三、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感染
    四、其他
第十六章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第一节  肝移植术后出血
    一、腹腔内出血
    二、胃肠道出血
  第二节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一、肝动脉血栓形成
    二、肝动脉狭窄
    三、门静脉血栓形成
    四、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栓同时形成
    五、门静脉狭窄
    六、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并发症
  第三节  胆道并发症
    一、胆瘘
    二、胆道梗阻
  第四节  肠道及手术创伤引起的并发症
    一、肠道并发症
    二、创伤性并发症
  第五节  后期并发症
    一、复发性疾病
    二、新生肿瘤
    三、高血压和肾的并发症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
    五、代谢性并发症
第十七章  肝移植病人的预后
  第一节  肝移植的效果
    一、肝脏恶性肿瘤与生存率
    二、其他肿瘤与生存率
    三、肝脏良性病变与生存率
    四、受者的年龄与生存率
    五、免疫抑制剂与生存率
  第二节  肝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
第十八章  肝与腹部其它脏器的多器官移植及联合移植

  第一节  多器官移植术及联合移植术的回顾和现状
  第二节  多器官移植及联合移植的适应证
  第三节  供体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
  第四节  肝与腹部其他脏器多器官移植及联合移植的术式
  第五节  肝与腹部其他脏器多器官移植术的免疫问题
  第六节  多器官移植受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一般处理
  第七节  腹部多器官移植的问题和前景
第十九章  异种肝脏移植
  第一节  异种肝移植的排斥反应
    一、异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
    二、异种移植的免疫抑制疗法
  第二节  异种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第三节  异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一、猪到人的异种肝移植
    二、异种肝脏灌注
    三、狒狒到人的肝移植
第二十章  肝脏移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节  肝脏移植存在的问题
    一、器官的来源
    二、经费问题
    三、肝移植后乙肝病毒感染
    四、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五、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移植术后复发
  第二节  肝移植的前景
    一、基因疗法
    二、肝细胞移植
    三、免疫耐受
    四、体外异种肝支持疗
    五、异种肝移植

top